close

民間信仰在十分

早期先民來台定居,因生活不能盡如其意,故有了許多護生神明,所以流傳一句話,「街頭觀音亭,街尾媽祖宮」,人生風雨尋常事,保安居家神明多,五花八門行業多,三教九流各立神。十分地區民間信仰源遠流長,影響深廣,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,已成我們生活中良好祈願,帶給地方一種祥和、美滿、幸福的氛圍。

IMG_9704.jpg  

龍興宮四府王爺公廟


  王爺公是先民早期來台開拓的主要民間信仰之ㄧ,由於當時天災連連,生活不易,流離失所,經王爺公爻杯指示,於1837年渡海來台,來到十分拓墾定居,所以四府王爺(蔡、張、李、許)成為十分胡姓(惠安)的守護神。
  
  阮的鄉土阮的兜,祖先渡過黑水溝,來到十分的山頭,努力打拼開發到。由於先民胼手胝足共同打拼,五穀豐收,白手起家,為了酬謝王爺公的庇佑,居民主動捐錢獻地,集資興建王爺公廟,在民國44年6月6日王爺公誕辰日落成,所以每年農曆6月6日成為酬神大拜拜的日子,也是十分居民精神寄託信仰中心。

    在早期農業時代,生活過得非常清苦,沒什麼娛樂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。
如逢農曆六月初六,王爺公聖誕千秋重大節慶,才演歌仔戲助興,全村收「丁錢」來應付節慶經費開支。每年一次擲筊選出頭家和爐主,爐主最高筊,其次頭家數名,整個活動由他們來統籌。
    記得小時候,最期盼的就是六月初六這一天的祭典,整個村子熱鬧非凡,一般人不好意思說去吃拜拜,只好藉口說「來阮兜看戲」,反觀現在吃拜拜也不稀奇了。有大魚大肉可吃,又有戲可看,為了看戲站到腳酸,這時爸媽會到附近人家借「椅寮」,好讓暫時解除軟腳現象,可以坐下來歇息一會。戲棚下觀眾之多人山人海,也吸引小攤販做起小生意來,賣起零時、涼水、叭噗冰淇淋,所以看戲成了小時後的最愛,最主要的還不是有零食可吃。穿梭在戲棚下好不熱鬧,其實看戲也看不懂,自從家家戶戶有了電視以後,節目又多元化,娛樂起了很大的轉變,尤其野台戲更少人看,漸漸蕭條沒落了。


田頭田尾土地公
土地公廟在十分到處可見,有土斯有財,土地公守護著村子裡這塊土地財富,處處有古樸的土地公,尤其礦工在坑內工作,要面對工作環境危險萬分,只好將自己託付土地公,陶侃自己是天公囝,離不開土地公,每月初二、十六都要做牙拜菜飯,每逢過年過節也都要拜土地公。

 

龍興宮沿革


 

龍興宮廟


 

成安宮廟拜亭


 

成安宮廟



十分寮成安宮媽祖廟


  十分早期從福建遷徙來台,苦於福建沿海耕地狹小,戰亂連年,飢荒頻仍,所以艱險橫越台灣海峽,到台灣開墾荒地,重建新生活。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(西元一七七八年),泉州安溪胡典熾家族橫渡台灣海峽,由瑞芳庚仔寮(今瑞濱),經過九芎橋,進入現在新寮村屯墾,過不久另一個來自惠安的胡雲梯家族,也來本地墾荒,胡姓人士十戶,向石碇堡承領墾單,開闢種植大青,煮大青溜(藍色染滷),因係十股,所以這個地區就逐漸稱為十分寮。

  大青溜必須以竹籠裝上船,運回大陸銷售,進出大陸一定要經過滿佈風浪的台灣海峽,於是胡姓人士,於乾隆五十三年(西元一七八八年)由家鄉請來了海上守護神-媽祖,祈求保佑海上行程的平安,當時在十分寮荒涼地方(現今礦工寮)建造草寮安奉,祈保生活安康。後來又從大陸運來石塊、石柱,在現址搭蓋了一座石洞小廟,好安置供奉媽祖,乾隆五十五年(西元一七九0年)三月二十三日入廟膜拜。

  之後於清宣宗道光八年(西元一八二八年)第一次擴建,石柱、石板則取材自十四分基(今日月桃寮),廟的規模增加了許多,隨後因接連不斷的戰亂,七、八年來加以整修,直到民國三年(大正三年、西元一九一四年),吾民種茶有成,再一次重整修建,民國五年完成,同年四月一日,日據時期成立暖暖公學校十分寮分校,就借用成安宮上課(這乃是十分國小的前身),民國八年(西元一九一九年)又加修建,民國十一年(西元一九二二年)八月完成,民國第一戊申年,民國五十七年,地方人士出錢出力,加以整建,直至民國七十八年信徒成立,重建委員會,全廟重新規劃建造,雕樑畫棟、富麗堂皇,民國八十五年大功告成,期間成立管理委員會,於民國八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,獲准登記為道教寺廟,民國八十九年建造拜亭,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及八月十五慶典酬神大拜拜。

  主要供奉神祇-天上聖母為主神,並供奉千里眼、順風耳、三代祖師、保儀大夫、觀世音菩薩、五榖先帝、關聖帝君、呂仙公祖、清水祖師、池府王爺、福德正神、虎爺、龍神爺等。在眾神菩薩保佑下,為地方消災祈福,祈求國泰民安,風調雨順,民生安樂,地方繁榮。

天上聖母-媽祖


  天上聖母台灣民間又稱天妃、天后、媽祖,是中國史上充滿傳奇的聖女,媽祖姓林,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(西元九六0年)三月二十三日,由於出生滿月從無啼哭聲,遂名默娘,福建興化府普田湄洲人。

  莫娘的父親林愿,樂善好施,致力鄉里公益,鄉里都尊稱他林善人。母親生下大哥後,又接連生了五個女兒,由於大哥身體瘦弱,林氏夫婦朝夕焚香祈禱,希望菩薩再賜一子。後周世宗六年(西元九五九年)六月十五日,林夫人夜裡夢見觀世音,對他說「你們林家世代積德,上天會讓你們」,第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,一道紅光從西方攝入林家,一股奇異的香味充滿房間內外,不久誕生了一個女娃,林氏夫婦不免失望,但還是很疼愛她,它很聰明,領悟力高,八歲入私塾讀書,許多深奧的道理自己就能體會。

  宋太宗開保五年(西元九七二年),默娘十三歲,自玄通道人處習得「玄微祕法」,貫通儒釋道三教學理,傳說十六歲觀井得符,十九歲海難救兄,二十三歲收伏桃山二怪,成放千里眼、順風耳二部將,宋太宗雍熙四年(西元九八七年),九月九日重陽節,拜別家人,湄洲飛昇,享年二十八歲,據說昇天後,經常在驚濤駭浪中,顯紅燈警告並指引船隻,當地人為感念其恩德,尊之為「通賢靈女」、「媽祖」。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(西元一一五七年)建廟紀念她。

  「媽祖」是我國非常普遍的民間信仰,幾乎沿海各省都信奉,從宋朝以來,傳聞媽祖顯靈事蹟不斷,信奉的人越來越多,歷代的皇帝都褒封她,有宋高宗的「靈夫人」、西元一一五六年的「護國明著天妃」、西元一二八一年清康熙的「天后」、西元一六八四年清宣宗的「怡波宣惠」、西元一八四八年等很多尊稱。

  台灣是個寶島,早年我們祖先從福建、廣東一帶移居到台灣來,必須經過風浪險惡的台灣海峽,當時渡海交通工具只有簡陋帆船,如果在海上遇到風浪,便一點辦法也沒有,只能任憑船隻在海上浮沉,或葬身魚腹,在這種無法抗拒的災難中,人們只有把希望寄託超人力的神,祈求保佑平安,由於媽祖是自古以來最崇高也最靈驗的海神,所以台灣對媽祖的敬奉特別虔誠。

  光復後,各地媽祖廟增加了更多,到處可以看到華麗而莊嚴的媽祖廟,其實任何宗教對人的心靈有淨化、安定的作用,我們應信而不迷,敬奉媽祖,首先我們要學習祖先披荊斬棘、篳路藍縷,不怕困難的創業精神,更重要的是,要領會媽祖默娘,那種心地善良,處處為別人設想的胸襟,如此才能化暴戾為祥和,人人和樂相處,事事順遂如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51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